白居易是个什么样的人?(白居易是什么样子的人)
是个可怜的孤寡老人。
在男女十几岁就结婚的古代,白居易是个另类,他直到37岁才在母亲的威逼下结婚。这与他专心仕途有关,白居易出身在一个小官家庭,父亲早逝,母亲对他寄予厚望,所以他一直苦读,以求考取功名,同时他也因为求而不得的一段感情,蹉跎了许多年。
种种原因之下,白居易终于在37岁娶了同僚杨如士的妹妹。从此,年近四十的白居易开始了漫漫求子路。
有女金銮子
在白居易38岁这年,终于迎来了他的第一个孩子,女儿金銮子,光从这个名字也能看出白居易对女儿的喜爱。白居易在他的诗中表达了得女的喜悦之情。
《念金銮子二首》
衰病四十身,娇痴三岁女。
非男犹胜无,慰情时一抚。
一朝舍我去,魂影无处所。
况念夭札时,呕哑初学语。
始知骨肉爱,乃是忧悲聚。
唯思未有前,以理遣伤苦。
《金銮子晬日》
行年欲四十,有女曰金銮。
生来始周岁,学坐未能言。
惭非达者怀,未免俗情怜。
从此累身外,徒云慰目前。
若无夭折患,则有婚嫁牵。
使我归山计,应迟十五年。
虽然诗中透露着有点没有得子的小遗憾吧,但是聊胜于无,诗中还是可以看出白居易的欣喜和浓浓爱女之情。诗中不仅描写了女儿牙牙学语,依床而坐的幼儿憨态,甚至想到了将来女儿的婚嫁事宜,发出了“使我归山计,应迟十五年”的感叹,为了女儿,退休计划得推迟了,还得奋斗十五年呀,这与现在父母的爱子之心没有两样。
只可惜古代婴孩的夭折比例非常高,金銮子也逃不过夭折的命运,三岁而夭。已经不惑之年的白居易满怀悲伤,诗中写满了一个中年失女的父亲的痛苦。
《病中哭金銮子》
岂料吾方病,翻悲汝不全。
卧惊从枕上,扶哭就灯前。
有女诚为累,无儿岂免怜。
病来才十日,养得已三年。
慈泪随声迸,悲肠遇物牵。
故衣犹架上,残药尚头边。
送出深村巷,看封小墓田。
莫言三里地,此别是终天。
养了三年的女儿,一朝病来如山倒,才十日就没了,走得这么突然,女儿的衣服还在架子上,连生病喝的汤药还在手边,人已经不在了,女儿的墓地虽然只相隔三里,但是这一别就是永远了。
接连丧子
盼儿心切的白居易,命中还是有儿子的,只是生命都太过短暂了。在白居易五十八岁这年,他有过一个儿子,阿崔,欣喜之情可想而知。
《阿崔》
谢病卧东都,羸然一老夫。
孤单同伯道,迟暮过商瞿。
岂料鬓成雪,方看掌弄珠。
已衰宁望有,虽晚亦胜无。
兰入前春梦,桑悬昨日弧。
里闾多庆贺,亲戚共欢娱。
腻剃新胎发,香绷小绣襦。
玉芽开手爪,酥颗点肌肤。
弓冶将传汝,琴书勿坠吾。
未能知寿夭,何暇虑贤愚。
乳气初离壳,啼声渐变雏。
何时能反哺,供养白头乌。
总算有了儿子的白居易,收到了所有人的祝福,他感到终于有后人传琴书了,但还是为这个小生命担忧,“未能知寿夭,何暇虑贤愚”,只盼儿子能健康长大,有没有出息都已经不去考虑了。阿崔三岁就夭折了。白居易的儿子梦碎的一塌糊涂。他的不少诗中都表现出无子的悲伤。
《初丧崔儿报微之晦叔》
书报微之晦叔知,欲题崔字泪先垂。
世间此恨偏敦我,天下何人不哭儿。
蝉老悲鸣抛蜕后,龙眠惊觉失珠时。
文章十帙官三品,身后传谁庇荫谁。
有女阿罗
老天对白居易还是有一丝怜悯的,白居易在45岁时,有了一个女儿阿罗。这也是他唯一活到成年的孩子。给他苍凉的晚年生活带来了一丝慰藉。在阿罗七岁时,白居易写下了《吾雏》等诗来纪念女儿的成长。
《吾雏》
吾雏字阿罗,阿罗才七龄。
嗟吾不才子,怜尔无弟兄。
抚养虽骄騃,性识颇聪明。
学母画眉样,效吾咏诗声。
我齿今欲堕,汝齿昨始生。
我头发尽落,汝顶髻初成。
老幼不相待,父衰汝孩婴。
缅想古人心,慈爱亦不轻。
蔡邕念文姬,于公叹缇萦。
敢求得汝力,但未忘父情。
诗中写了七岁阿罗的可爱情态。阿罗很聪明,学母亲画眉,模仿父亲咏诗,父亲的牙都松动了,阿罗才刚长牙;父亲的头发快掉光了,阿罗的头发才刚刚可以梳成发髻。
写满了一个老人看着幼女时那种既欣慰又心酸的复杂心情。诗中还是提到了没有儿子的遗憾“怜尔无弟兄”,可以看出来,老白是多想要个儿子啊。
阿罗不仅健康长大,还结婚生子了,白居易有了外孙,也是老怀安慰,写诗记录自己老来得孙的喜悦。
《小岁日喜谈氏外孙女孩满月》
今旦夫妻喜,他人岂得知。
自嗟生女晚,敢讶见孙迟。
物以稀为贵,情因老更慈。
新年逢吉日,满月乞名时。
桂燎熏花果,兰汤洗玉肌。
怀中有可抱,何必是男儿。
“物以稀为贵,情因老更慈”,很多人只对前半句熟悉,加上后半句,这句诗才堪称绝对,唯一的女儿生的第一个孩子,可不是物以稀为贵嘛,至于数经丧子、年已古稀的心也是更柔软、慈爱了。
重男轻女的白居易甚至发出了“怀中有可抱,何必是男儿”这样的感叹,仿佛已经放弃生儿子的这个执念了。诗中虽这么说,但没有儿子这个事情还是他的一大遗憾,在另外一首写给外孙的诗中还是有着淡淡的悲伤。
《谈氏小外孙玉童》
外翁七十孙三岁,笑指琴书欲遣传。
自念老夫今耄矣, 因思稚子更茫然。
中郎馀庆钟羊祜,子幼能文似马迁。
才与不才争料得,东床空后且娇怜。
终归,老来还有女可依,也算是白居易的一点慰藉。